文︱陆弃众诚速配
美国资本市场再度上演“股汇债三杀”的惊魂一夜,始作俑者不是全球战争,不是金融危机,而是唐纳德·特朗普。7月16日,在“特朗普可能炒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”的传闻点燃金融市场之后,美国三大股指瞬间跳水,美元指数应声下挫,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,市场信心崩塌,连华尔街银行高层都不得不集体出面“护法”,声称必须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。而特朗普则在短暂沉默后迅速改口,否认有“炒鲍”计划,称“我没打算做任何事”。但紧接着他又补上一刀:“除非他涉嫌欺诈。”
这一系列操作,堪称华盛顿版宫斗剧。一边否认行动意图,一边又高举审判之刃,特朗普的态度反复无常,却又处处暗藏杀机。白宫内部消息称,特朗普不仅在15日晚与共和党议员密会讨论解除鲍威尔职务,还展示了“拟炒信件”,试图寻求党内共识。而此举被《彭博社》曝光后,金融市场直接炸锅。投资者一瞬间意识到:美联储的“独立性”或许只是个笑话,一纸总统签字,便可能灰飞烟灭。
美联储不是白宫的下属机构,但特朗普从不这么认为。他一直视货币政策为总统经济政绩的一部分。自从回锅竞选以来,特朗普便猛烈抨击鲍威尔“利率过高”“拖累经济”“不配合政府财政扩张计划”。4月21日,他炮轰美联储拒绝降息众诚速配,引发当日美国股汇债“三杀”首次上演。而今,再次上演“惊魂一幕”,这一切不过是特朗普的战略延续。他深知,美联储手中的利率调节权,决定着美国经济的“生死线”,而其本人则急需靠降息拯救因关税战和巨额赤字而濒临过热的经济。
特朗普所谓的“欺诈”理由并不新鲜,这是他常用的政治技法,翻旧账、搞污名化。本月初,特朗普团队将美联储总部翻修案重新拉出公众视野,试图以“预算超支”“装修奢华”“政治偏见”为由进行舆论围剿。据公开资料显示,美联储总部翻修项目早在2017年获批,预算从最初的19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近25亿美元。这本是政府项目常见的“正常超支”,但特朗普却试图借此将鲍威尔钉上“涉嫌欺诈”的十字架,好借“法理”名义进行解职。
问题在于,这场政治操弄显然低估了制度的韧性。2025年5月,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刚刚裁定,独立机构官员不能仅因政策分歧被解雇。这也就是说,特朗普若真想“炒掉”鲍威尔,必须拿出足以构成“渎职或重大失当”的实质证据。但截至目前,无论是翻修工程,还是国会听证中所谓“态度消极”,都远远无法构成“欺诈”定罪的基础。美联储也已经回应称,翻修项目并无奢侈浪费,更无违法行为。
更为严重的是,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持续围剿,正在严重动摇全球对美国货币政策中立性的信任。在全球投资者眼中,美联储的“独立性”一直是美元地位的基石,是全球金融秩序稳定的定海神针。但当特朗普像炒掉白宫顾问一样众诚速配,谈论撤换美联储主席时,外资的信心也在动摇。那些持有美元债的国家、机构、个人,都在问一个问题:如果连货币政策都能被一个人随意掌控,美元还有什么“避险”价值可言?
而这背后隐藏的,是特朗普为选战造势而不惜动摇制度根基的危险逻辑。他深知,在经济持续承压、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的背景下,唯有快速降息才可能暂时缓解债务负担。美联储当前设定的4.3%基准利率,被特朗普视为“过高”,甚至称“不能高于3%”。而恰恰是因为特朗普去年推动的“大而美”财政扩张法案、今年新一轮对外关税征收,使得通胀压力再度飙升,令鲍威尔不得不延迟降息,这是市场机制的基本反应,却成了总统攻击的靶心。
美国6月CPI数据同比涨幅创下2月以来最高,说明关税对物价的传导正在加速显现。消费者钱包缩水,选民怨气升高,特朗普急于通过政策利率“降温”以挽救政治民望。但美联储则表示,他们必须先观察通胀路径的持续性,避免在通胀尚未受控的情况下盲目放水。这种“技术理性”,恰恰与“政治冲动”直接冲突。而在这场冲突中,特朗普不惜搅动整个金融市场,妄图用恐吓手段逼迫鲍威尔“主动请辞”。
然而,鲍威尔并未退缩。他已多次公开表示将履行完整任期,至2026年5月结束。即便任命人是特朗普本人,鲍威尔也明白他的职责是维护金融稳定、控制通胀、保障经济运行,而非为总统选情服务。
值得警惕的是,特朗普这种“先开炮、再澄清”的操盘术,正逐步摧毁华盛顿最核心的制度信用。昨日他攻击司法部“偏左”,今日逼退国防部长“政见不合”,明日则可能挥刀美联储。一旦这种将“忠诚”凌驾于“专业”的标准被制度化,美国引以为傲的独立机构体系将全面失能。美联储只是第一张骨牌,接下来可能倒下的,是整个金融监管、民主问责和法治机制。
在竞选阴云密布的当下,特朗普一切言行都以连任为最高指令。而美联储的独立性,正是这个野心下的第一个“祭品”。他知道,只要鲍威尔还在,降息就难以提上日程,市场不会为他买单,选票也可能因此流失。所以他用“解职”这个政治炸弹试探各方反应,一旦风声不对就迅速“辟谣”,实为一次典型的政治震慑操作。
但正如金融市场已给出的剧烈反应一样,美国制度的每一次“试探性震撼”,都可能留下不可逆的裂痕。一旦独立机构成为总统意志的延伸,美利坚的制度自信将轰然坍塌,而世界也将不再相信那个曾经稳定可靠的“美元锚”。特朗普或许只是想为自己加几分选战砝码,但他正在赌上整个国家的未来。这场“美联储之战”,绝不只是一场人事纷争,而是一次权力与制度底线的终极对撞。
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